非遗传承介绍

  代表作品

  大型牙雕《天女散花》、《大圣闹蟠桃》、《宝莲灯》、《月宫明灯》等。
 

  擅长领域

  擅长雕刻人物,作品多以人物为主体,配以山水、树木、亭台楼阁。在广州牙雕通透玲珑的艺术风格基础上,又吸收北京牙雕长处,并大胆加以创新,形成自己轻飘剔透的艺术风格。
 

  详情介绍

  李定宁,1932年出生于广州一个世代从事牙雕的家庭,祖籍广东省南海县西樵乡。说起祖籍,李定宁深为自己是南海人感到骄傲:因为此前很多牙雕艺人都是南海人,所以很多行话都带有南海话的习惯。祖父李君禄,为家中老六,曾于1920年至1935年在广州大新路经营一家店铺,叫“联昌号”,专做象牙工艺品及洋货等生意。后来祖父将“联昌号”交由儿子、即李定宁的父亲李党安(因嘴形较大,人称“大口党”)打理。李定宁有个大哥叫李定荣,比李定宁大7岁,他从小就学牙雕人物雕刻,李定宁在这样一个以祖传牙雕手工艺为生的家庭长大,耳濡目染,不知不觉间,他对千姿百态的牙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鬼子入侵中国,广州沦陷,原来十分兴盛的工艺行业纷纷破产,走的走、散的散。李定宁一家只好从广州搬回家乡南海西樵。此时十来岁的李定宁开始跟大哥李定荣学艺,后来又随兄长去香港边打工边学艺。因为有胞兄的言传身教,加上李定宁勤奋好学,牙雕技艺进步很快。

  广州解放了,老百姓生活比较稳定,人民政府开始重视手工业的发展。留守广州的父亲李党安看见这种情况,急忙写信让在香港的李定荣、李定宁速回广州发展。

  李定荣、李定宁两兄弟于1954年回到广州,在牙雕店铺承接一些象牙来料加工,维持生计。

  1956年,广州市政府开始组织手工行业私人作坊走集体合作化道路,李定荣、李定宁参加了广州市第一象牙雕刻生产合作社,也就是现在的国营大新象牙工艺厂的前身。李定宁兄弟俩从家族作坊走向集体,从个体变为国有,从动荡到安定,他们的内心对人民政府充满着感激,李定宁更是打心眼里觉得,应该把学到的牙雕技艺发挥出来,帮国家多制造一些牙雕精品。

  20世纪60年代初,未满30岁的李定宁已经是七级技工了,而且一出道就当上了“师傅仔”,“师傅仔宁哥”也一直是行业内对李定宁的尊称。

  李定宁少年时读了些书,虽然连初中也没毕业,但这在牙雕行业已算得上有知识有文化了,所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李定宁不仅是一名业务骨干,还兼当起大新象牙工艺厂的教员。李定宁自然非常了解那一时代的手艺人:由于战乱,民不聊生,手工业者大多文化水平很低,不会写字,不会画画,不懂人体构成,只知道动手制作等。李定宁意识到,如今是新社会,要做好牙雕工艺品,就必须要提高牙雕艺人的文化素养。

  因此,李定宁下班后就经常给工人们“扫盲”,他因此被同伴们称为“模范教师”。李定宁一方面诲人不倦,另一方面自己又很善于学习。大新象牙工艺厂看到李定宁好学,在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期间,将李定宁单独留下来制作一尊24寸(1寸=3.3333厘米)高、重约20公斤的仕女产品,这是他学艺以来第一次独立制作大型牙雕人物作品。就是这次经历使他确立了自己主攻象牙人物题材的艺术方向。

  同年,大新象牙厂还派李定宁到北京象牙雕刻厂学习交流和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宝物,为期一个月。

  在北京、在故宫,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把李定宁震撼了:他看到了前辈留下的精湛艺术品,看到了历代能工巧匠留存下来的艺术品宝物是何等的瑰丽。李定宁就像一块大海绵,不断地学习和吸收,然后再进行消化,他用他的智慧和才情将学到的东西转化成知识,回广州后全盘传授给大新象牙工艺厂的同伴们。事过半个世纪,古稀之年的李定宁还深有感慨地说:“在北京学习的一个月,影响了我的一生,使我从此与象牙雕刻艺术结下终身的情缘。”

  五十多年过去了,李定宁也从一名生产工人成为设计室主任、技术副厂长,还曾被评为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先进工作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他在大新象牙工艺厂一干就是38年,退休后还被返聘为该厂的高级艺术顾问。他不但与牙雕艺术,而且与大新象牙工艺厂结下了浓浓的艺术血脉情缘,并将自己的艺术天赋与聪明才智在中国的牙雕行业发挥得淋漓尽致。

  创新“南派”牙雕

  到北京象牙雕刻厂进行了一个月的技术交流后,李定宁经过反复思索,提出应保留广州牙雕传统的牙球、牙船画舫、飞龙、花鸟山水特色,还提出应拓宽人物造型、亭台楼阁等题材。他还特别提出要将“北派”精工人物的艺术手法揉进“南派”的牙雕技艺中去。

  历史上,象牙雕刻在技法和题材上都有“南派”和“北派”之分。北京牙雕是“北派”的代表,主要以人物、花鸟、古代仕女为特色。广州牙雕是“南派”的代表,主要以牙球、人物、画舫、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技法上强调精雕细刻。李定宁作为“南派”的主要代表,他还了解到,当时全国大概有一二万人从事象牙手工艺职业,其中做人物的占90%,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他认为要做好人物,重要的是要提高牙雕生产者、设计者的素质,使塑造人物的题材贯穿到牙雕行业的几大技艺中去。李定宁为此曾发表了一篇《人是技艺之最》的论文,在文中,他阐述了“学技艺容易,学艺术难”的观点。实践证明,具有人物塑造艺术基础的手艺人通常都能制作其他造型的题材,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讲的“触类旁通”的意思,但只会单一雕刻花鸟的能手却不一定能做好人物,因为这只属于技术,与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是有区别的。艺术包括了动作造型、神情表达等等,做好人物之所以有难度就是因为它牵涉到思维、艺术眼光、美学知识等。单纯做镂通的品种甚至不要求你画画,但是做人物、花鸟、动物、山水等,就要求你技艺性很强。所以,要推动广州牙雕发展,李定宁感到一定要在原有技艺的基础上下工夫开拓牙雕人物造型的题材。

  李定宁首先在古代静态仕女的设计造型上展开了技改突破——在相貌、体态和衣纹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雕刻要求,力求每个人物题材的产品都体现出艺术美感。大新象牙工艺厂十分重视他的建议,上世纪60年代,工厂就抽调了郭康、罗振成、李定宁组成技术骨干小组,分头下到车间去指导一线工人掌握人物的雕刻方法,研制人物塑造怎样才能做到准、做得美。经过这一番努力,广州大新象牙工厂在制作牙雕仕女及其他人物造型的工艺上有了质的飞跃——不仅人物体态更显婀娜多姿,而且神韵逼真。这些仕女产品被那个时期的外商统称为“东方美女”,按8寸、12寸、16寸的精工仕女规格被外贸行业大批订货,成为当时十分抢手的创汇商品,广州牙雕的技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个质的飞跃可说得上是李定宁牵头干起来的,而加工的任务同样也责无旁贷地落到李定宁的肩上。从1958年到1962年,李定宁差不多每星期都有三个上午扎在车间与一线工人们一道开牙胚、做雕刻、琢磨仕女的相貌神情直到制作成为产品。

  在这期间,李定宁还创作了“渔翁撒网船”的牙雕新产品。他在一段已空心的不成形象牙材料上因材施艺,运用广州牙雕镂空雕刻的技术,镶嵌拼接,将之设计制作成撒网船之得意作品,再现出古代渔民一家大小出海捕鱼的生活情景。“渔翁撒网船”可说得上是“点石成金”之作。此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外销出口的普遍欢迎,几十年过去了,此题材的产品仍一直盛产不衰,深受市场欢迎。前几年广州大象牙工艺厂正式向国家专利局申请,《渔翁撒网船》题材获得专利生产权。

  古代仕女和“渔翁撒网船”成为当时大新象牙工艺厂的主流产品,占当时广州牙雕工艺品销售量的60%,从此,栩栩如生的牙雕人物造型正式成为广州牙雕百花园里盛开的一朵奇葩。

  1962年,在广州市朱光市长的倡导下,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著名的市工艺美术展,李定宁参展的《子建会洛神》,是他首创用整支象牙镂空通雕的象牙红梅花瓶,瓶外雕花、瓶内雕刻人物——子建会洛神,作品获得二等奖,另一件20寸的大型仕女纯粹为静态的人物造型,在此次展会上也同样获得优秀奖。在当时的业界,这种无思想内容的仕女作品亦能获奖,实属少有,因出自李定宁的设计,一时间这种仕女产品被业界和商客称为“美人宁”。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仕女造型更是为制作仙女散花,麻姑献寿等大型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奠定了基础。

  李定宁还认真研究现代人物的雕刻技法,大胆创作了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八女投江》牙雕。他将设计题材从古代美女拓展到当代英雄,进行了时空上的一大跨越。该作品同样因材施艺,塑造的人物活灵活现、形态生动,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

  1963年,大新象牙工艺厂将富有创新思维的李定宁调到工厂技术设计室,再次给李定宁提供了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李定宁一来感激工厂的信任,二来意识到肩上责任重:那就是设计人员要懂得设计,要能解决技术难题,还要能培养技术骨干。他进入设计室后负责设计的第一件大作品是《英雄颂》,这是一件以原支象牙材料制作的牙雕座件,高约2.4米,重约40公斤,整件作品将雷锋、王杰、欧阳海、焦裕禄四个英雄人物以立体形象的方式雕刻出来,再现了英雄们的精神风貌。这件作品由李定宁从1964年设计动工制作直到1969年才完工,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工厂经常停工,整个制作过程历时6年。

  1970年,历尽艰辛的《英雄颂》牙雕作品终于在广州秋季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展出,并被一位德国驻法的商人看中,以重金买走。李定宁和他的工友们为国家赚取了大笔外汇,而他们自己那时每月却只拿几十、百多元工资。让李定宁感到遗憾的是,他们一大批名艺人(包括他本人)呕心沥血设计制作的牙雕工艺品未能标上自己的名字,从而不能获得知识著作权益的保障。

  不断创新,再创高峰

  就在李定宁准备在牙雕人物设计上大显身手时,一场“文化大革命”把传统的工艺品打成了“封资修”的产物。不过,该时期的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却一届也没有停办,大新象牙工艺厂仍担负着出口贸易创汇的任务。工厂一方面不得不把设计室当成“小资的窝棚”给解散了,另一方面还得要名老艺人继续做些传统题材的工艺产品参加广交会为政府赚取外汇。李定宁重新回到车间做班长带徒弟,他的创作积极性丝毫没有减弱。

  “文革”期间,李定宁先是设计和制作了大型牙雕座件《麻姑献寿》。《麻姑献寿》突破了以往牙雕作品受原材料限制做成的产品规格小、造型款式单调的问题。他用整段象牙材料制作麻姑的身体主干,其他造型动作就用零散的牙料,分别制作成型后再采用镶、拼、嵌的技艺手法将各部位连接起来。这种做法使《麻姑献寿》的造型达到1米多高,重约50公斤,规格宏大,人物神态生动仿如真人一般。

  从此,李定宁一发不可收,他的思维仿佛长上了翅膀,又设计了《仙女散花》,在制作工艺上同样采取了《麻姑献寿》的方法,制作的牙雕人物婀娜多姿,飘逸洒脱。又用镶拼的新技法设计了《七姐下凡》、《宝莲灯》、《南海明珠》、《大圣闹蟠桃》等几个神话题材的大型牙雕工艺品,赢得一片赞扬声,先后获得广东省或广州市工艺行业的各种设计奖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新象牙工艺厂恢复设计室,李定宁任设计室主任。大新象牙工艺厂也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贸易创外汇单位,生产规模和工人队伍空前壮大。李定宁负责全厂的创作设计、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技艺培训,越是忙他干得就越欢乐。

  1982年,按照干部“革命化、知识化、技艺化、年轻化”的要求,李定宁被提拔为大新象牙工艺厂副厂长,主管生产技术和设计。当时的大新厂工人队伍已经达到六七百人,是该厂建厂以来规模最鼎盛的时期。时代的潮流将李定宁推上了领导岗位,李定宁不负众望,在1982年到1992年任副厂长期间,除了领导全厂的技术工作外,他的牙雕艺术创作也是佳作倍出。

  李定宁——李氏牙雕的名声大振。他的设计风格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其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大型牙雕就是《群仙祝寿》(见彩图),这件作品将他的设计风格推向了牙雕艺术的顶峰。

  1982年,一名外国商人打听到广州有个姓李的牙雕师傅手艺很好,就通过广东省出口公司牵线找到大新象牙工艺厂,联系到李定宁,想请他做一件又大又有“好意头”的作品,作品的名字就叫《群仙祝寿》。大新厂明确这件作品由李定宁专门负责设计和负责指导制作。

  《群仙祝寿》取材于古代传说,表现了各路仙人赶赴瑶池向王母娘娘献寿礼的一个热闹场面。这件作品用象牙雕刻拼镶制成,集人物、花鸟、兽口、山水风景、亭台楼阁、灯饰、书面等传统雕刻之艺术大成,由数百个雕刻配件镶拼组合而成。整件工艺品雕刻大小人物共128人,人人情态各异,栩栩如生且惟妙惟肖,有翩翩起舞的仙女,有腾云驾雾的各路神仙,有雍容华贵的王母娘娘……整座作品设计精良,规格宏大,总长1.90米,高1.30米,共用去象牙材料200多公斤,动用技术工人十多人,历时一年才完工。该作品1983年被评为广东省二轻系统优秀“四新”产品设计一等奖。

  《群仙祝寿》因其题材丰富,规模宏大,制作精美,面世后引起牙雕行业的震动,工艺行业的兄弟单位争相前来大新厂观赏。大新厂标出20万人民币的出售价格,但因当时负责计划经济的市出口公司只给出16万而未成交。这当中还牵涉到这座工艺品是否属于艺术品的问题:如果归工艺品,那么产品只能在原成本的基础上加上15%~20%的利润,若超利润,则税收高达45%。由于当时的相关政策未理顺,一直拖到1985年,《群仙祝寿》还摆在大新象牙工艺厂的陈列室。就在这年秋季的一天,上海友谊商店一帮人来到大新象牙厂,看见《群仙祝寿》就想买。大新厂此时开价26万,最后以25万多人民币兑换券成交,这在当时就是很高的价钱了。因为那个年代一套普通商品房的价格大概也就1万多元,如果用25万元兑换券就可以买下一幢楼房了。李定宁和大新象牙工艺厂的同行们正为卖到一个好价钱而喜上眉梢时,上海友谊商店却标出200万元人民币的出售价格。1988年《群仙祝寿》在上海以158万人民币卖给了日本的一位银行家。富有戏剧性的是,这位银行家还通过中国政府批准,邀请李定宁作为嘉宾,护送《群仙祝寿》到日本,在东京游玩了半个月。这件作品可以说在设计上是李定宁感到最满意的。然而让李定宁遗憾的是,倾其习艺几十年的智慧和心血设计制作的这件满意作品,尽管由自己亲自护送走出国门,却没能在作品上镌刻上自己的名字。在那个年代,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由于中国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的保护条文,牙雕行业的所有作品,就算是艺术大师的佳作,仍然不能刻上自己的名字。一直到了21世纪,保护知识产权才算落到实处。

  李定宁在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设计制作的牙雕精品一件又一件,获各种奖无数。面对授予的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先进工作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各种殊荣,他都非常低调。他最感快乐的就是自己能够全身心地参与牙雕艺术创作。

  李定宁在大新厂工作38年,虽有一手绝活,但并不保守,他带徒弟数十人,先后培养出一批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高级技师。他在传艺中留给徒弟们的习艺体会有以下几点:

  1.学习牙雕技艺和设计创作不要死板模仿,要有创新;2.要多读文学经典名著,提升文学功力;3.设计或制作的工艺品要体现文化内涵,并且具有生命力。

  李定宁从艺六十年的实践证明:就算原有文化低,只要不断探索牙雕艺术高峰,最终也能成为牙雕行业的顶级大师。他的技艺功力得到了业界的公认,他兼收“北派”“南派”牙雕艺术之所长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牙雕行业具有深远的影响。但让他引以自豪的还不是那些曾经为政府赚回若干外汇的精品力作,最让他感到欣慰的还是他能从一名生产者成长为工艺设计的创新者,走过了一条由学徒学艺到成名、成师,追求艺术无止境的道路,为推动广州牙雕行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发挥了引领者的作用。

  家族传承,生生不息

  李定宁出生于典型的牙雕世家,他不仅是位牙雕大师,还曾经是代表南派牙雕风格的广州大新象牙工艺厂最红火时期的技术副厂长,因此他对牙雕技艺如何发展与传承有着自己的思考。如今已进古稀之年的李定宁仍坚持致力于挽救这门濒临失传的古老技艺,他经常配合政府传媒机构及保护广州文化遗产论坛不断宣传演示广州牙雕绝技。他还建议美术院校或者职业技术学校适当招收学生学习牙雕,既能使古老绝技得以传承,又可提供就业门路。近年来,他与儿子共同创办牙雕工艺企业,招收培训牙雕技术人才,并且由他亲自传授技艺。在非洲象牙原料紧缺的情况下,他又将艺术的视角投向了设计制作长毛象牙艺术品(俄罗斯发掘的古猛玛象)。其担任艺术总监的广州宝象工艺有限公司在2007年、2008年两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参展,其参展作品《渔家乐庆丰收撒网船》和《百子献寿》长毛象牙雕刻作品分别获得大奖,其作品传神的人物表情和宝刀不老的精湛技艺受到专家的肯定和观赏者们的赞叹!

  同样受家庭氛围的熏陶,李定宁的两个儿子李斌成、李坚成得父亲真传,亦掌握了娴熟的雕刻技术,小儿子放弃了公务员职业,毅然投身象牙雕刻事业,他们在父亲言传身教下同样以精湛的牙雕技法制作了一批长毛象牙、檀香木及香木材料的精良艺术品。2006年,瑞典国王随“哥德堡号”造访中国广州时,被传神转动的香木球深深吸引并且爱不释手。

  星移斗转,半个多世纪以来,李定宁的牙雕家族薪火相传,不断绽放出新的艺术生命,2006年,当中国牙雕技艺被确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之后,2007年,作为广东牙雕的主要代表人物,李定宁凭借从艺六十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对牙雕行业的影响,获得广东省文学艺术联合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第二批“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称号 。

  2010年9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和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恒好-迎世博纪念品全球华人设计大奖赛”中,李定宁设计并参与制作的世博纪念品《东方之冠——世博中国馆同道印》,在四千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勇拔头筹,荣获特等奖。

  《“东方之冠”世博中国馆同道印》凭借主题、工艺、材质、市场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而胜出。该作品以中国古老印玺艺术中“同道印”的形式来表达“与世博同行,与世界携手并进”的人文内涵,创意大胆巧妙,构思精巧绝伦,投射出浓浓的世博情怀和中国情结。顶部有一枚用15克纯金制作的世博金章,上面铸有世博标志,中间暗藏一枚印章采用的是在西伯利亚冻土地带发掘的猛犸象牙制作,上面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越秀区著名象牙雕刻大师李定宁创作的中国龙,寓意“中国世博”的背景。整件作品构思精巧,用材独特,融传统和现代、观赏与实用于一体,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藏佳品。

  在这次2010上海世博会“广东周”展出活动上,广府文化、象牙雕刻艺术大放异彩。李定宁大师和他的传人李斌成先生的作品《盛世乾坤》57层象牙球参加了展览,两位工艺美术大师还现场进行牙雕制作表演,得到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等领导的关注,在驻足欣赏之余关切的了解牙雕艺术的制作过程及传承情况。同时,也得到了现场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这个取名《盛世乾坤》的牙雕作品由李定宁大师亲自设计和主刀,主体以巨龙喷出水柱衬托起龙珠(57层象牙球),象牙球上则以敦煌飞天仕女为主题,寓意中华民族当今的繁华盛世,生生不息、歌舞升平、和平进步。其中最为珍贵的57层象牙球直径17厘米,每层都薄如丝纸,且均为镂空雕刻,层层都是同心圆,灵活转动 

非遗传承资料

李定宁

返回主页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李定宁
  • 电话:0571-85123142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0571-85123142),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